ENGLISH | 中文

让我们走近全球1/3境外资产存放的地方......

发布日期:2020-06-05

苏黎世车站大街两侧的花岗岩厚墙里,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?让我们走近全球1/3境外资产存放的地方。

在这个全球1/3境外资产存放的地方,祖业管理的独门绝活,让瑞士银行绵延数百年。如今,私人银行价值链面临重构,瑞士的银行家们如何再续全球最大离岸资产管理的神话?

0.jpg

银行业巅峰之国

位于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苏黎世,是瑞士第一大城市。不足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拥有世界上最富有的街:班霍夫街。这条大道约1.4公里长,横穿苏黎世市中心,道路两侧驻扎了120多家银行的总部。苏黎世因而成为世界上银行密度最高的城市,聚集了约300家银行。每年,全球20%的资金从这里出发。

瑞士地处中欧内陆,是地理小国,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。受到阿尔卑斯山呵护的瑞士以山多著称,本应朝传统的农业国发展。然而,这里却存放着全球近1/3的境外资产,吸引了全球75%的私人财富,为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。

从历史上贫瘠的农业国发展到今天以发达的银行业立于世,绝对霸道且不透明的瑞士银行保密法功不可没。

在瑞士,平均1400多人就拥有一家银行办事机构。据瑞士官方数据显示,其目前拥有320多家银行和证券机构,分支机构达5000多个。银行体系包括州立银行(Kantonal banks)、大银行(Big banks)、地方和储蓄银行(Regional banks&saves banks)、信用合作银行(Raiffeisen banks)以及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其它银行(Other banks)。

通常所说的“瑞士银行”,是所有瑞士的银行的统称。包括瑞士联合银行(简称UBS,全球最大私人银行)、Credit Suisse 瑞信(瑞士第二大私行)、Julius Baer(瑞士第三大私行)、苏黎世银行、瑞士信贷、LGT列支敦士登皇室银行(欧洲顶尖皇室银行)、第一波士顿等大型私人银行。

时至今日,瑞士银行依然延续着许多传统特色。例如24小时营业、只认钥匙不认人、富丽堂皇的客户接待室,甚至还有可救命的贵宾专属通道。

这种从骨子里散发的谨慎和低调,与其起源有关。

坊间一种说法是,16世纪中,被驱逐的商人因追随宗教改革领袖而来到日内瓦,成为第一代瑞士私人银行家。兵荒马乱的年代,私密性极强的服务受到欧洲贵族的欢迎。后来的私人银行业务也把这种谨慎和高度保密特色传承了下来。

由于信誉卓越,来自全球的客人趋之若鹜,瑞士银行每年收益可达140亿欧元。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在瑞士银行进行存款。据悉,瑞士银行的储蓄业务一般只对本国人开放,在海外客户的私人财富管理面向的则是高端人士。

瑞士私行挑选客户时不仅仅是看其资产规模,更多的是对资金来源的合法性进行审核,私人银行在业务上是有起点金额的,更多的是瑞士私人银行对个人和机构有起点要求,各家标准门槛不同,平均为300万-500万美金起。

家族传承的合伙人制

成为全球财富的保险箱,瑞士银行私人银行除了保密制度,还有一个关键特点是合伙人制。无论面临世界大战,还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,世袭传承的管理方式让保密制度得以良好运行。

所谓合伙人制,即经营者必须对银行经营和客户利益负起个人的无限责任,这是瑞士私人银行与美国花旗银行等大型金融集团的最主要差别。在瑞士银行家族中,最为突出的佼佼者是马利特家族、霍廷格家族和米腊博家族。

1557年,马利特家族追随欧洲著名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来到瑞士的日内瓦,在商业和银行业领域发家致富。霍廷格家族在瑞士也是名门望族,出过几任政府部长。1784年冉-康来德·霍廷格来到巴黎,他先在一家银行做学徒,后来开了自己的银行,同时作为瑞士苏黎世银行家的法国代理,主要业务就是向法国皇室提供债务解决方案和融资服务。

米腊博家族因为1799年秘密资助拿破仑“雾月政变”而被拿破仑授权成立法兰西银行。至今为止,米腊博家族仍是瑞士银行家的泰斗。皮埃尔·米腊博,现任瑞士银行家协会主席。

2012年3月,宝盛银行(Julius Baer)现任董事局主席Raymond J. Baer宣布卸任,瑞士最大私人银行最后一丝家族色彩随即被抹去,仅有家族姓名Baer仍出现在银行名称中。卸任后,Raymond J. Baer将出任集团名誉主席。宝盛银行曾是瑞士最负盛名的家族式私人银行,目前该行创始家族仅持有少数股份。

有意思的是,百达集团创始人之一的百达家族第八代和第九代子孙Pictet至今依然作为合伙人管理银行业务。

百达银行成立于1805年的,所管理的资产在瑞士名列前茅,客户覆盖了欧洲最知名、最富有的家族。目前由8个合伙人共同管理,208年前创始人家族中的三大家族至今仍在。除创始家族外,目前有3个合伙人来自外部,分别是麦肯锡的合伙人、瑞士银行的高管、百达内部提拔的员工。

为保护过去上百年的成果和家族的名誉,家族传承式的私人银行开展业务往往偏向谨慎和保守。祖业管理的独门绝活,也成为瑞士银行绵延数百年的法宝。

LGT皇家银行成立于1920年,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拥有并运营的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集团,主要业务为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,总部位于列支敦士登瓦杜兹,其亚洲的私人银行业务在香港、新加坡和曼谷设有办事处。列支敦士登是由欧洲最古老的家族——列支敦士登王室所管治的独立公国。

过去近900年来,列支敦士登王室历代一直以企业家精神、长远的视野和严谨的管理作为方针,成功累积和管理庞大的财富。今天,王室家族在欧亚的业务范围横跨金融、房地产、林业、酒厂、农业及可再生能源。

截止2019年12月31日,LGT管理资产总值(AUM)达2,279亿瑞郎,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9.9%,穆迪/标准普尔评级为Aa2/A+,全球员工3,662人。

LGT最初被称为列支敦士登全球信托基金,由列支敦士登王储通过列支敦士登王子基金会拥有,并由其家族成员马克斯亲王担任首席执行官,菲利浦普亲王担任董事长。

财富管理模式与转型

财富管理业务在瑞士已经拥有上百年的历史。剧变的财富格局,把瑞士私人银行推至转型的十字路口。

财富管理是UBS三大业务板块之一,另外两个领域是投资银行及证券和资产管理。财富管理业务主要是为高端客户提供量身订造的全面服务,业务涵盖资产管理到遗产规划、企业融资顾问和艺术品投资服务等。

运作模式上,UBS内部有一个特别的部门——投资产品及服务部(IPS),集合了来自投资银行、全球资产管理,以及财富管理和瑞士银行的精干力量,为财富管理的客户提供投资意见和产品解决方案。UBS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多,整个流程成熟流畅,这是国内私行目前无法企及的。

为应对日趋复杂的全球环境,和客户特殊需求,已经走出欧洲的瑞士银行也在寻求改变。

未来阶段,瑞士私人银行要么追求扩大资产规模,要么采取特定客户市场战略。越来越多的私人银行选择私行之间,或与独立资产管理人、家族办公室加强合作,以扩大客户基础、降低成本、在技术和市场定位上优势互补,最终实现共赢。

(文章来源:金融投行笔记)